因为对技术有着专业的敬畏,在研发方面,郑崇华始终持开放合作的态度。
台达最早的技术合作案例,就是做交换式电源供应器时,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电力电子系统中心(CPES)的合作。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教授李泽元回忆起当时郑崇华对技术的热情和固执,印象深刻:“我建议他考虑派遣工程师到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电力电子研究中心设立实验室,这样才能够密切合作。但是我心里并不认为这个提案有可能实现。”可是,郑崇华果断听取了李泽元博士的建议,先派工程师到实验室里学习,后来在美国东岸成立研发中心。1999年,台达在上海设立电力电子研发中心,邀请的专家里就有当时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实验室进修过的教授。


对于开放式创新,郑崇华的理念始终如一:“若要在技术上领先,就必须向外寻求资源,与学校等单位合作,经常获得新信息和新常识。”台达与海内外知名学府,如MIT、Virginia Poly tech、Case Western Reserve、以及大陆的北大、清华等多所一流学府合作,内容涵括电力电子、新能源、生物医疗等先进技术的发展。


“工程师一定要有市场概念。”郑崇华强调,他鼓励高管和工程师们走出实验室,多接触客户。“听不同的意见,然后再从技术方面去判断,选对方向,很多新产品就是这样‘跑’出来的。”
郑崇华经常对台达的经营团队说:“Do right thing at right time, and do things right.”“大家必须知道未来市场上需要什么、朝哪个方向开发。企业一定要变,一天也不能间断,否则即会成为另一个诺基亚。”
看过本文的访客还看过下面的文章:
上一篇:台达:“延续性技术”策略
下一篇:外贸从业者需要思考为什么外贸越来越难做?